English

“我们为什么申请去西藏”

1999-06-0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赵晓宇 我有话说

近日,走进被誉为“革命人生观教育一面旗帜”的长沙工程兵学院,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应届毕业学员立志去基层、去边疆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。在这所英雄校园,连续20年来,学员100%的服从分配,95%的学员在毕业前夕向党组织递交申请,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和热血。在流行双向选择的今天,在崇尚舒适与自在的现代,请听他们的回答:“我们为什么申请去西藏?”

余洪斌:1975年出生,四川人,共产党员。曾两次受嘉奖,4次向组织递交去西藏工作的书面申请——

我现在的想法与中学时相比,已有很大改变。由于家境不太好,小时候我羡慕别人有好父母,羡慕繁华、富裕的大都市生活,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变自己的境遇。入军校前,母亲就为我毕业后的工作安排找过熟人,我现在作出这样的选择,申请去西藏工作,有违自己和母亲的初衷,但我的心态是非常平和的:别人能去西藏,我为什么不能去?当然,我的这种选择与学院、中队的教育,四年来接触过的一些书籍,比如《南京大屠杀》有关,也和军人的职责有关。好地方得有人去,差的地方也得有人去,军人就应多一份责任感。为了不让南京大屠杀那样的历史悲剧重演,我们需要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职责。对于一个军人,这不是大话,当过兵的父亲也很支持我的选择。我们吃国家的,拿国家的,国家培养了我们,我们有义务报答国家。西藏与内地相比,是苦一点,但我是农民的孩子,能吃这个苦。去艰苦的地方锻炼,对一辈子都有好处。以前羡慕过地方大学的舒适自在,现在我感激军校培养了我勤劳的品质和强健的体魄。人,不能只满足于物质追求,还得有点精神。

孔繁铭:1975年出生,河北邢台人,共产党员,2次申请入西藏——

为什么去西藏?我其实不只是对西藏感兴趣,祖国的大西南、大西北同样吸引我。从小我爱看自然方面的书,觉得那片土地充满了神秘。加上我与在西藏工作多年的孔繁森名字重了两个字,感觉特亲切,从他的事迹中,对西藏也多了不少了解。我的姨和姨父都是南下干部,亲戚中当兵的不少,在毕业选择上,他们给了我不少影响。我对西藏的认识是那边的人性格开朗,情操也高尚,那是一个能锻炼人、陶冶人的地方。在长沙工程兵学院这四年,我懂事了不少。在毕业上我的想法是,尽量找个能回报国家多一点的地方,我认为那边比内地对国家的回报更多一些。我父亲早逝,母亲身体不太好,现已双目失明,因为我很早就跟她提这个事,她比较理解,也比较支持,我很感激母亲,自古道:忠孝不能两全,尽忠是我的首选,对母亲尽孝,我希望能兼顾,今后尽量多弥补。

高洪武:1976年出生,四川人,共产党员,两次受嘉奖,三次申请去西藏——

我选择去西藏工作。首先得益于学院革命人生观的教育。与刚入学时比,我现在能很好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。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,在愤慨之余,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科技强国,科技强军。我们的周边环境还不是太稳定,西藏就是一个敏感区,作为一名军人,就该保家卫国,就该去艰苦的地方和危险的地方。从成长和成才的角度看,我相信“苦地方、险地方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”,虽然我们都有一定的免疫力,但身在繁华都市,难免不受灯红酒绿的影响。而去艰苦的地方,比如西藏,我可以埋头干事业,把四年所学运用到部队建设中去。同时感觉凭自己的军政素质和文化素质去西藏工作应该能有所建树。我的身体素质很好,应该能够适应西藏的艰苦。家里的支持,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。

吴红波:1975年出生,湖北人,共产党员,受嘉奖一次,三次申请去西藏——

我来自红安,就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,县里出过223个将军,这一点我很自豪,而咱院又是有名的“中国英雄训练营”,我知道自己很平凡,但能像英雄一样去西藏奉献,我觉得骄傲。作为中专队学员,我文凭不高,但我是村上200多家中第一个考上军校的,家乡父老寄予的期望很高。艰苦的地方人才不像大城市那样集中,我认为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。我从初中时就开始接触部队,一直很崇拜军人。我觉得作为一名军人,没有经过战争洗礼是苍白的,在和平时期,能去艰苦地方锻炼,比呆在舒适的内地,更像一名军人。不断地磨炼自己,对人生也有益处。我当兵不后悔,去西藏也不后悔,有这个觉悟,是学院革命人生观教育的结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